学习交流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对自己的家庭,黄锡璆自觉颇有亏欠;但是,他从未想过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为家里谋点私利。多年来,家里住房紧张,安不下书桌,他就常年趴在客厅里的小圆桌上写东西。上级领导慰问时,看到他住房拥挤,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这样就很好。直到2008年,他家才在北京郊区购置了一套住房。
黄锡璆唯一的儿子十九岁就远走他乡、自食其力,从事与建筑设计业毫不相关的市场营销业务,从小业务员干起,靠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打拼。有人说,其实像黄博士这样身份的人,以他在医疗界的声誉,要是想给孩子谋点方便太简单了。但是他的孩子没有沾到他一丁点的光。
当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时,他却不为所动。曾有公司感叹,仅“黄锡璆”这三个字的品牌价值就不可限量,想以百万年薪把他挖走,但他断然谢绝了。
“中国中元医疗建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们这些曾经的学生或是助手,逐步走上了团队的领导岗位。但是,在工作安排上,博士从不居功自傲,对我们这些曾经年轻的干部们给予全力的支持和尊重。”赵杰说。
入党36年来,黄锡璆一直保持一个习惯:每逢党和国家重大事件或活动,他都要主动向党组织或单位领导递交决心书和思想汇报,谈认识、提建议、表决心,工作生活中处处以党员的要求严于律己,对党无限忠诚。
“2003年做小汤山医院的时候,当时大家对‘非典’都很恐惧,因为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开会的时候,一个小屋子里集中四五十个人,不知道谁会被谁传染上。但是,黄博士每次都是亲临第一线,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中国中元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谷建说。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之后第二天,黄锡璆就向党组织递交决心书。他写到:“祖国遭遇危难,我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灾区灾后医疗设施重建做点事情。”之后,他多次赶赴灾区实地考察,为灾区医院重建工作提供了大量建议和咨询。他说:“入党时就宣誓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这不应该只是口号。”他用行动践行了这个承诺,为党的事业倾情付出,勇于担当,一刻也没有懈怠过。
“我访问过利用旧窑洞改造的病房,见过供水设施不完善、需要医务人员从山下挑水用的卫生院,也看到过乡村医生利用当地木匠制作的木板手术床,为农民做胃切除手术的医院,这些都给我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当我访问几乎与世隔绝、住在破旧土房的麻疯病患者时,我受到强烈的震撼。要改善偏远地区的医疗设施,让贫困地区人民不再缺医少药,从事我们这一行的技术人员,需要做、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很多。”黄锡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