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
20多年的执著探索与实践,终成一代大师。
在1984年出国留学前,黄锡璆已在机械行业的各种工程设计中摸爬滚打了20年,工作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虽然默默无闻,但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功底。1988年留学回国后,47岁的黄锡璆终于找到了自己心中的人生坐标,他信心满满,要在中国医疗建筑设计领域有所成就。时不我待,他梦想着把在国外的所学所见,尽快运用到祖国的医疗建筑事业中。
然而,面对的现实是他满腔的热情、满腹的经纶却没有用武之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整体医疗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医疗建筑的设计理念还十分落后。他提交给医院的设计方案,常常得不到用户或卫生部门的采纳,有人甚至提出质疑,“你一个机械行业设计院出身的设计师能做好医院项目吗?”身边的好心人顾及他的博士名声和单位的效益,劝他别做医院设计了。黄锡璆没有退缩,以他对国外医疗技术、医院建筑发展的深入了解和对中国经济发展将推动民生改善的深刻认识,他坚信,一个中国医院建设的新时代必将到来。
他沉下心,放下博士的“架子”,边研究,边实践,极力寻找说服用户的突破口和市场结合点。大城市找不到业务,就到偏远地区找;大项目承接不下来,就做小项目;项目无法实现自己的全部设想,就一点儿一点儿地体现。他带领中国中元设计团队先后完成了金华、九江、宝鸡、淄博等地医院方案投标和工程设计,并获得了初步成功。其中,金华中医院被誉为“南国江城第一院”,获机械工业部优秀工程设计奖。
1992年,黄锡璆终于迎来了他梦寐以求的“让国外先进理念在国内医疗建筑领域落地生根”的机会。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佛山市要兴建一座总建筑面积16万平米、总投资6亿元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一次性规划建设如此规模的医院,在当时的国内并不多见。有能力承担吗?技术上有多少把握?他顶着压力,组建设计团队,五赴佛山,终于拿下佛山项目。设计过程中,他与业主方反复沟通磨合,结合项目资金、技术、业务流程、地域文化和未来发展等多种复杂因素,极力说服、引导业主接受国际先进医院设计的新概念与新技术,结合多年来对中国医院建筑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开创性地在佛山医院设计中运用方格网络交通模式设计、医院主街设计,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半集中式布局。多通道式影像中心、生物洁净手术部、下沉式广场、自动扶梯、200多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库等设计均属国内医院首次采用。佛山医院是中国医院建筑的里程碑,成为中国现代化医院建筑的标杆工程,引来全国各地近千家医院和设计单位参观学习。医院启用当年,就创下日门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