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锡璆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下载凯发k8

 
|

学习交流

黄锡璆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来源:新海俊 | 作者:xinhaijun | 发布时间: 2014-04-18 | 86557 次浏览 | 分享到:

毕业刚参加工作,他主动向单位提出要“下海游泳”,“到艰苦的第一线去”,经年累月地出差,吃住在工地,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搞设计、做研究。这些经历让他养成了深入一线、紧密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1988年归国,他放弃了去卫生部机关工作和去高校任教的机会。他认为,医院建筑设计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只有在一线做项目,才能真正了解医院的现实,把握用户的需求,接触真实的情况,掌握一手的材料。

在做各种项目时,他从不惟经验、书本、图纸是论,总是要亲赴一线。他细致研究医院的复杂工作流程,双向了解医生、病人看病、救治、诊疗的全过程;到医院找一个个科室主任,听他们对设计提需求;在会议室,一连几个小时与业主方探讨设计的最佳方案;到工地与施工队“聊天”,听他们对设计提意见;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哪怕是医生用洗手池的摆放位置这样的细枝末节;出国参加国际会议,总是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找几家医院走一走、看一看,那怕是主办方没联系过的医院,路过了他也要停下来驻足一会儿。

20034月,在眼疾尚未完全康复时,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小汤山非典医院的建设中,每天都奋战在第一线,忙碌到深夜12点,有时到家已凌晨3点多。无论忙到多晚,翌日早晨8时他又准时来到小汤山设计工地上,身边没有桌子,他就蹬在马路牙边画图纸。

经常深入一线,出差便成了他的家常便饭。据统计,自参加工作至退休前,他平均每年出差在外超过100天。做佛山医院项目前后三年的时间,他就去了8次,在现场时间近100天;在他的办公室,始终放有一个随时“待命“的拉杆箱,里边装着一些简单的随身物品,只要工作需要,他提起包就走,即便2001年退休后也是如此,而且是办完事就快回,从不耽搁。

渊博的学识加上勤于实践的精神,使黄锡璆对中国的国情了如指掌,对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医院设计要求了如指掌,对用户的各种需求了如指掌,由此获得了对中国医疗建筑现状的深刻认知,对中国医院建设未来发展方向有了准确的把握,形成中国医院设计的完整思想。他提出我国医院建设要重视整体规划,要有前瞻性,避免过去见缝插针式的建设模式;他在反复分析中国医院人流、物流的基础上,首创我国医院设计采纳方格网交通模式的设计方案;他引入医疗主街概念,采用医院物流系统新设计格局,在手术部以及色彩分区、信息访导图标等方面不断创新;他不简单照搬国外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而是因地制宜,创新结合。

用户对黄锡璆信任有加,他服务过的许多医院的院长伸出大拇指:“黄博士说的,我们都信”。黄锡璆经常对身边的年轻人说:做医院设计的人,一定要像医生给患者治病一样,要了解实情,要做得细一点,要服务到位。正是这种深入一线,求真务实的一贯作风,造就了黄锡璆这样一位实践大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