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
为自己的家庭,他从没有利用工作之便谋过一丝一毫的私利。几十年来,不管多苦、不管多难,他都默默承受。多年来家里住房紧张,安不下书桌他就常年趴在客厅里的小圆桌上写东西,上级领导慰问时看到他住房拥挤,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这样就很好。直到2008年,他家才在北京郊区购置了一套住房。他唯一的儿子十九岁就远走他乡、自食其力,从事与建筑业毫不相关的市场营销业务,从小业务员干起,靠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打拼出来。人们都说,其实像博士这样身份的人,要是给孩子谋求点方便太简单了,但是博士的孩子没有沾到博士一丁儿点的光。
如今,他已成为令人敬仰的建筑设计大师,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但是,他并没有就此功成身退、颐养天年,而是以年过七旬的高龄仍奔波在建筑设计一线。在居功自傲、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小功即足思想充斥的浮躁社会,黄锡璆所拥有的这颗平常心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淡泊足以明志,宁静方能致远。相对于黄锡璆所创造的事业,他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同样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谦虚平和,真诚待人
黄锡璆的身上,体现了难能可贵的谦谦君子之风。对待同事、学生,哪怕是素不相识的人,他总是那样谦恭。对待客户,为了共同的事业,为了那份信任,他总是谦逊而不卑微,真诚而不功利。对于斐然的成就,黄锡璆总是将一切归功于团队。
中国中元的人们,一提到黄锡璆,都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在他们看来,黄锡璆与其说是业内赫赫有名的大师,不如说是身边和蔼可亲的一位老者。在中国中元的食堂、楼道、大厅,他们常常见到黄锡璆的身影,“他总是笑着点着头和大家打招呼,背微微驼着,头微微低着,仿佛比我们这些年轻人还要谦恭的样子。” “黄博士那么大年纪了,出差在外再重的包,从来都是自己拎,我们常常开玩笑说,‘想给博士拎包都不容易啊。’”年轻人遇到问题常常向黄锡璆请教,哪怕是他再忙,哪怕是在他看来再简单的问题,他都会很耐心地讲解,而且让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找博士审图、问问题,博士从来就不会说不。” 助手小梁说。
虽然黄锡璆在业内有很高的声望和名誉,但他却一贯谦逊低调、平等待人。他经常会收到来信,业务往来、同行旧友的信他一一回复。即便是名不见经传的基层医院寄来建设图纸请他提意见,或者是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写信来请教某几个医疗建筑专用名词的翻译问题,他都会一一认真回复。每每去开学术交流会,黄锡璆都会从头听到尾。中国中元医疗院辛春华所长说:“有时遇到有人讲得不好我就想溜号,可是看博士还在那里听得那么认真,我想溜号都不好意思。”在黄锡璆看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的发言都有值得汲取的地方。